早期制作鼻烟壶的玻璃多数产自山东博山,将山东博山制成的玻璃毛料运至北京,再由北京的艺人加工成形态各异的鼻烟壶。当时这种玻璃叫北京料器。如今北京、 河北、山东博山仍在继续生产玻璃壶,多数料质烟壶质量较差,但也有不少佳作的质量已达到早期水平。早期的料质烟壶多采用料棒制成,将各种金属氧化物添加到 玻璃原料中,可以获得不同色彩的玻璃。将此种玻璃制成的料棒用火焰喷灯融蚀软化,用手工拉伸,用口吹制,制作成各种形态的鼻烟壶毛坯。在壶的底部进行检 查,能给我们提供如下线索:壶底如有漩涡状的纹理,说明玻璃料是从壶底往中心吹拉而成的,人们称为“菊花底”。有的是用铁管蘸取融蚀的玻璃料,用口将其吹 成气泡状,然后用特制的工具拉伸,挤压,制作成鼻烟壶的形状;最后在融化的彩色玻璃中反复浸涂,使之覆盖上多层彩色玻璃,退火后依层进行雕刻,称为“套料 鼻烟壶”。此种工艺技术的起源不在中国,在古代埃及及德国的早期玻璃制品中均用到这种技术。早期套料烟壶壶胎的底色是透明或乳白色的,有时候玻璃中夹杂着 一些微小的气泡或形似雪花的小点。在多彩套料鼻烟壶中,过去流行所谓“袁家坯”、“勒家坯”和“辛家坯”,是指三家不同色料的壶坯。据说勒家坯以藕粉地见 长,辛家坯与袁家坯相近,所制料器以珍珠色见长。套料中所谓的“藕粉地”是指色如煮熟的藕粉一样。现在这种鼻烟壶坯料仍然产出,但质量差别极大。早期宫廷 玻璃厂和北京民间料器作坊制作的料制鼻烟壶存世较多,倍受中外收藏家珍爱。
涿州市金雅玉器厂
张俊忠
13503328224
涿州市涿州市亨通北街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