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构成欺诈的条件
构成欺诈的条件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欺诈人有欺诈的故意。欺诈的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陈述是虚伪的,并会导致对方陷入错误认识,而希望或放纵这种结果的发生。
2.欺诈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是指欺诈人故意陈述错误事实或故意隐瞒真实情况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
3.被欺诈人因欺诈而陷入错误。
4.被欺诈人因错误而为意思表示。如果被欺诈人的意思表示并不是因欺诈行为而作出的,也不构成欺诈。
二、构成欺诈的法律后果
构成欺诈的后果是指欺诈行为引起的法律结果。包括受欺诈人因欺诈所为意思表示的效力和欺诈人应当承担的责任两个方面。
1.因欺诈而为意思表示的效力,因被欺诈或者被不法胁迫而作出意思表示的,表意人可以撤销该意思表示。如果欺诈系由第三人所为的,对于另一方所作的意思表示,只有当另一方明知或者可知欺诈事实时,始得撤销。
2.欺诈的民责任。欺诈行为常常因触犯多个法律部门的规定,从而将使行为人承担民事的乃至刑事的责任。首先要承担民事责任,一般是合同缔约过失责任或者违约责任,要对给合同另一方所造成的损失予以赔偿。其次,合同欺诈还可能承担刑事责任。
三、构成欺诈犯罪能判缓刑吗
构成欺诈犯罪能判缓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