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免费发信息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 柳州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电商老司机:谁说生鲜电商无一盈利?我这就有几个盈利的例子

2023/10/8 4:52:13发布35次查看
一、关于生鲜电商频现亏损的报道
一般认为,2012年是中国生鲜电商元年。这一年,淘宝、京东、亚马逊中国、顺丰优选等巨头,以及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本来生活,都开始做起生鲜电商。此后,各种生鲜电商项目,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经过两三年发展后,从2014年至今,便经常看到生鲜电商亏损的报道。例如下面几篇报道:
被一致看好的“蓝海”背后:3000家生鲜电商无一盈利 (2014年报道)全国3000多家生鲜电商无一盈利,为何赔钱赚吆喝(2015年报道)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中,只有1%盈利,4%持平,88%亏损,剩下7%巨额亏损(2016年报道)9成生鲜电商亏损,ems入局或陷窘境 (2016年报道)我买网赴港上市进程停滞,垂直生鲜电商难逃宿命 (2018年5月报道)
二、真相:生鲜电商并非“无一盈利”
应该说,生鲜电商发展早期出现大面积亏损很正常。一方面,项目还处于投入期,前期投入会很大;另一方面,市场还处于培育期,蛋糕还很小。这一大一小,自然就会亏损了。然而,电商本身、以及生鲜电商市场(消费者认知提高、商业模式优化、效率提升等)和基础设施(冷链、仓储、物流、快递等),经历了六七年的高速发展,早已不是当年模样。现在的生鲜电商,真的还是“95%亏损,4%持平,仅1%盈利”,甚至“无一盈利”吗?笔者表示并不认同。
这里说明一下,笔者有相近的从业经验。从十年前开始从事电商至今,本人亲身经历了电商行业的发展。这几年来我也开过冷鲜食品(低温牛奶)门店,并一度做过农产品创业(虽不完全是生鲜电商,但有很大的重叠度),也近距离了解过朋友的生鲜电商项目,应该说是“半个”生鲜电商人士了。根据我的观察,2017年以来的生鲜电商,早已不是之前“无一盈利”的局面了。
之所以写本文,是怕有些报道会误导后来者,让人以为生鲜电商前景黯淡。事实上,生鲜是电商渗透率最低的市场之一,生鲜电商也是近几年来电商行业最大的风口之一。下面就说一下我的观察和分析。
三、不同类型的生鲜电商玩家的盈亏分析
生鲜电商玩家有很多类型,其盈亏情况也各不相同。媒体和很多人眼中的生鲜电商玩家,只是特指某个类型的玩家,和笔者所指并不一样。这是统计口径的问题。本文中,笔者将生鲜电商玩家,按“有/无产品资源”和“有/无现成流量”,分为如下4类。
a、有产品、有流量的玩家
b、有产品、无流量的玩家
c、无产品、有流量的玩家
d、无产品、无流量的玩家
这里先做三点说明:
(1)分类有很多的标准和维度,并非只有“产品”和“流量”这两个维度。还可以从“有/无巨额推广引流”、“有/无大型冷链建设”等角度来划分。但为简单起见,这里只按前2个维度来划分。
(2)所谓“有产品资源”,是指你在做生鲜电商之前,就已经真正掌控生鲜产品资源了。如果你之前从未做过这一行,而只是去生鲜产地或批发市场转一圈,然后简单地和货源方合作,这个不能叫有产品资源。因为你并不熟悉产品和市场规律,更未必能掌控货源。
(3)所谓“有现成流量”,是指你在做生鲜电商之前,就已经有一批老顾客(可以不是生鲜产品客人),不需要花很大的资金和力气去引流。
下面逐个分析。
1、a类:有产品资源,而且有现成流量的玩家。
一开始,笔者以为不存在这种“产品和流量都有”的玩家。有产品资源的商家很多,但都是传统商家,比如生鲜产品的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但他们都没做过电商,那又怎么有现成的电商流量呢?后来一想也不对。这个现成流量,不一定是指电商流量,也可以是线下流量。比如,一个做了很多年的水果连锁店,就有大量的老顾客。只要不用花大的精力和金钱就能引到线上,那就相当是现成的流量。根据笔者的观察,这类玩家做生鲜电商,成功率比较高,绝不会“无一盈利”。原因在于:
首先,他们有强大的货源优势,这意味着能把控产品品质,而且有成本优势。
其次,他们了解生鲜市场需求,也熟悉产品运作规律。虽然他们不了解电商,但至少了解传统生鲜市场。他们知道哪些产品好卖,哪些不好卖;知道产品的季节周期、保鲜周期、流通过程、销量水平、合理价格等,所以不会盲目选品,最后让货烂在手里。
更重要的是,作为传统商家,他们更注重项目的盈利性和稳妥性。例如,他们就是招募一支小型电商团队(2-3个人即可起步),把销售搬到网上,然后赚取产品差价。基本上,只要产品差价能覆盖人工成本、平台扣点、物流成本,项目就能打平了。注意,这里没有高额的推广引流费。别忘了,他们可以把现成的线下流量导到线上。另外,他们也没有额外的冷链投入,都是用现成的。线上销售往往也仅限于门店周围三公里范围。出单后客人可到店自提,也可送货上门——此时只需简单的低温包装,保鲜和配送成本也低。
有人会说,这类玩家只不过把已有的线下生意搬到线上,纯粹是“为电商而电商”,有什么意义呢?非也!如果你不做线上,你的客人就会慢慢被竞争对手抢走。这个竞争对手,不单只是纯电商领域的玩家,也可以是那些做了电商的传统生鲜门店。而如果你做了电商,会得到很多好处。比如:提高客户粘性、提高宣传效果(如发布新品上市或促销信息)、减少进货盲目性和产品损耗(采用预售模式,先销售后进货)。
而且,他们还可以入驻电商平台,而不是只依赖自己的线下流量,这就更是生鲜电商了。
2、b类:有产品资源,但无现成流量的玩家。
有产品资源意味着有很多优势。这个前面已经说明。但没有流量,他们怎么玩呢?
前面说过,有产品资源的大都是传统商家,比如生鲜产品的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作为“传统”商家,尤其是中小商家,他们更注重项目的盈利性和稳妥性,并不会烧大钱做推广。当然,他们也会花钱做推广。但都是小规模投入,低成本试错。一旦效果不佳,马上停止投入,回归稳妥模式。他们不会像互联网和电商那样,动辄烧钱做推广,玩补贴,打概念。要知道,补贴和低价(指远低于成本的低价)是电商的一贯套路;烧钱和亏损更是电商的“光荣传统”。但传统中小商家不玩这一套。
那没有流量到底怎么玩呢?这里举一个真实的例子。笔者有一位同学,他家里做了很多年的水果批发,而且只做一款水果。这几年,他们家也做起了电商业务——包括零售业务和分销业务。这给他带来了更多的商机,而不是亏损。因为当你对某类生鲜产品拥有巨大的货源优势时(由于生鲜市场的特点,你只需要在某个区域有优势即可),你不需要考虑流量问题。电商平台和电商卖家,都会和你合作的。平台会主动把流量分配给你,反正不给也是浪费。总之,他们出流量,你出产品。
有人会说,这种模式不是你自己在做生鲜电商,是你的客户(电商平台或电商卖家)在做,所以这不能算是生鲜电商玩家。其实不然。特别是,他们都已经在天猫京东开店了,这不是电商是什么?另外,即使他们不在电商平台开店,而只是给中小电商渠道或电商卖家供货,那也不是传统批发模式,而是“一件代发”的电商分销模式。当然,“做一件代发的生鲜供应商”是否属于生鲜电商玩家,这个见仁见智。
3、c类:无产品资源,但有现成流量的玩家。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想起天猫、京东等拥有巨大流量的电商平台。他们确实是这类玩家之一。
如果他们只提供平台,而不“自营”生鲜电商的话,那可以做到稳赚不赔,绝不是普遍亏损。因为作为一个既成的电商平台,他们不需要什么付出,只需提供平台,再把流量价值最大化,然后坐收交易扣点。
当然,出于对生鲜电商的强烈看好和战略考虑,他们不会这么保守。别忘了, 生鲜市场(无论是零售还是批发市场)的电商渗透率极低,发展空间极大,这些“嗜血”的电商巨头不可能轻易放过。更何况,前面说过,烧钱推广和主动亏损是电商平台的一贯套路和光荣传统。即使是坐拥巨大流量的平台,也仍然会花巨资引流——比如铺天盖地打广告,不计成本做补贴。这样做就难免会出现亏损。更重要的是,既然是战略性业务,那就要“重资产运营”,比如砸钱建设冷链,甚至还要进入到生产环节。这样一算,投入就非常巨大,短期内无论如何都会亏损。但出于战略需要,这又是必须的,也是他们能承受的。
需要说明的是,“无产品但有流量的玩家”,远不止是大型电商平台,还有一些中小电商渠道和商家。这里举笔者接触过的两个真实例子。
第一个是广州邮政生鲜电商。
广州邮政公众号里面有个“果蜂商城”,就是以生鲜电商为主。它除了卖水果等相对好保鲜的生鲜产品外,还有卖生鸡蛋和放养的鸡鸭,所以是不折不扣的生鲜电商。由于邮政本来就有大量老顾客,公众号粉丝也不少,而且还有“邮局+邮政银行+小区智能快递柜(类似丰巢)”等现成的引流渠道,所以是“自带流量”的玩家。
据我观察和了解(笔者认识其内部员工),他们不打广告、不做补贴、不用进货(由生鲜供应商一件代发,货款月结)、更不用额外建冷链(目前生鲜只做广州同城,只需常温或简单低温包装。何况,邮政本来就有冷链),而且,他们的配送成本、运营团队支出和商城it支出也很少(可最大限度共享现有资源)。所以,像广州邮政这种生鲜电商玩家,大多能稳赚不亏。当然,也因为缺少电商基因、战略布局和巨额投入,他们不太可能赚大钱,更不可能成为生鲜电商的领军者。但这是另外的话题了。
第二个例子,是笔者认识的一位朋友的例子。
这位朋友是做广场舞大妈市场的。他们通过给广场舞大妈免费提供“影音播放设备” (就是特制投影仪+幕布)和相应的服务(如定期更换舞蹈视频),聚拢了一大批大妈资源。至于盈利模式,他们一开始是想卖广告——即在休息时间通过投影仪播放商家广告,但是没有商家愿意投,后来便想到做电商。当初他还和我讨论卖什么产品好。由于我当时正尝试农产品创业,便建议他卖农产品。因为大妈对农产品最感兴趣,而且像农产品这种“非标准化产品”,也最容易形成差异化竞争。这位朋友认同了我的看法,便从一款苹果做起,结果一炮打响。自此之后,他便做起了“生鲜水果+干货特产”的电商生意。像这位朋友,也属于“无产品但有流量”的玩家。据我推测,他的公司应该已经盈亏平衡了。
需要说明的是,他卖苹果是先做了试吃活动的(直接把苹果拉到广场舞现场给大妈吃),不然大妈也不会相信你。由于苹果好吃,卖得又比门店便宜(预售模式+低损耗+薄利多销+大量进货+无店租=低价格),结果大妈纷纷下单,而且重复购买率很高。等到后续购买苹果和其他农产品时,基本上就是在微信商城下单了。所以这是不折不扣的“生鲜电商”,而不是传统的线下销售。当然,这个也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类似于omo(线上线下融合)。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的水果电商是以广州同城为主,而不是做全国性的生意(也有广州大妈下单,发给外地亲戚朋友的)。这样便可降低快递成本、保鲜成本和在途损耗赔偿。请注意,这一点很重要。不要一说到电商,就以为可以而且必须覆盖全国市场。尤其是生鲜电商,建议中小商家先从小范围市场做起。这也启发生鲜产品供应商,不是一定要找天猫、京东等渠道,而是要重视本地化的电商渠道。像我那位做广场舞大妈电商的朋友,他自己就成了电商渠道了。笔者研究过不少这样等“非主流”电商渠道(以后会撰文介绍),里面是有掘金机会的。当然,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4、d类:无产品资源,也无现成流量的玩家。
很多垂直的生鲜电商平台,就属于“无产品、无流量”的玩家。近年来报道的“95%都亏损”或“无一盈利”的生鲜电商,大多是指这一类。这个网上有很多报道,这里就不列举了。
他们亏损的原因在于,既要烧巨资打广告、做补贴、建冷链,还要承担高额的团队成本、网站运维成本、订单履行成本(快递费、保温包装费、损耗等)。此外,由于不熟悉生鲜产品和市场规律,还要交一大笔“学费”。这样算下来,亏损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无产品、无流量”的玩家,都注定要亏损呢?其实未必。恰好笔者认识一位水果电商玩家。他的玩法是:以小区为单位,先以“地推+试吃+低价”引流吸粉,再一个个加微信和拉进群,然后在线维护好客人。等后续卖产品时,就直接是在线交易了。我一年前和他聊天时,他这个项目基本上是盈亏平衡的,不知道现在盈利了没有。当然,他也不是完全没有产品资源。据他的说法是,他认识很多做水果的人,但他自己没做过水果。
需要说明的是,他做的也是广州同城的社区水果电商生意。由于和客人联系紧密,他们可以通过预售、团购等形式,先销售再进货,由此降低滞销风险和库存损耗。有些订单还能做到批量配送,因为都是同一小区、同一时间下单,而且能安排客人...
柳州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